作者/李彦
编辑/薛向
出品/壹览商业
7月过去一周,外卖行业再一次掀起“烧钱大战”。
7月5日,暑假开始的第一个周六。
阿里、美团两大平台放出了大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其中包括“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无门槛的外卖券,外卖“0元购”成为社交平台话题引发关注。
晚间,美团高调宣布当日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据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最新数据,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2亿。
7月8日, 京东外卖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真金白银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
如今,京东累计实际花销已超过百亿,淘宝闪购公开计划一年内补贴500亿元。有媒体计算,三家平台在今年内的累计投入已经接近千亿,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国家层面发放的消费补贴规模。
可即便如此,没有任何一家敢先停火。哪怕是2025年,平台们也只能继续用“0元购”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烧钱买市场。只是这场看似喧嚣的狂欢,代价很大。
“爆金币”的平台
对平台来说,0元购是最直接、最粗暴的增长手段。短期里,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拉新获客,迅速把订单量和用户数冲上漂亮的高峰。对于新业务或新场景,平台要用数据证明自己的“增长故事”,就必须拼命烧钱买市场份额。
但这场补贴游戏的代价同样惊人。长期看,0元购会让用户习惯“补贴价格”,加剧对优惠的依赖。用户心智会变成“哪家便宜就去哪家”,留存率和忠诚度大幅下降,平台未来想要恢复正常定价会面临严重流失,就像共享单车大战后免费骑行时代一结束用户大量流失一样。
更现实的是,0元购虽然能短期拉来巨量订单,但拉来的很多是“羊毛党”用户。这些用户留存率和ARPU值(客单收益)都非常低,真正愿意长期消费、愿意支付全价的用户反而被稀释,导致平台流量数据表面好看但价值下滑。
同时,极端补贴会推高履约和配送成本。平台为了满足爆单需求必须加码骑手和仓储投入,但这种峰值需求是被补贴硬拉出来的,往往并不代表真实的长期消费需求。结果就是非理性流量挤占了正常单量,系统效率反而下降,服务体验变差。
补贴战也不可避免会引发平台之间的军备竞赛。谁都不敢先停,因为停了就等于把市场拱手让人。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家都被迫对等投入,获客成本被层层抬高,最终所有平台的利润率都会被拖低。
在消费者端,这种0元购甚至形成了“攻略经济”。在小红书等平台,已经出现了大量“0元购”返现拉新、叠加优惠的详细教程。用户被教育成了职业羊毛党,预期价格不断下探,最终破坏了整个平台的正常定价体系,扭曲了商家经营策略。
本质上,平台用0元购买来的增长是靠真金白银硬砸出来的。看似在“宠用户”,实际上是在消耗自己的利润、透支供应链履约能力。
尴尬的商家
多个新茶饮、咖啡品牌因0元购爆单,门店员工首当其冲的“累哭了”。
有茶饮店员工在社交平台晒出长达三米的订单小票、成都一位员工回忆,那天下午订单突然涌进来,上千杯饮品根本做不过来,冰块原料也不够,员工忙得连喝水时间都没有,有人高温中暑,加班到深夜。“这对老板可能是好事,但我们工资照旧,不会因为爆单多一分钱。
在这场0元购和补贴大战里,商家看似捡了便宜,实则是最尴尬的一方。
壹览商业从多位商家处了解到、淘宝闪购、美团、京东三方的补贴活动,商家要想参与,都得掏钱。表面上,平台大撒币给消费者“0元下单”,订单量随之暴涨。谁都知道,不参加活动就没有流量,没有订单来源;但参加了就得跟着平台价格体系走,变相贴钱卖。很多新茶饮店、快餐小店都经历过“冲单日”里的爆单盛况,员工被压到极限,后厨打包、出餐完全忙不过来,体验崩溃,投诉率还会飙升。
更麻烦的是,平台用补贴养成了商家依赖。早期靠流量“喂养”商家,让大家习惯便宜单量,但大战到一定阶段,大平台开始提高抽佣比例、加码广告投放收费。商家如果想继续保持单量,就只能被动买流量投广告、参加折扣活动,否则就会被流量分发里排到看不见的角落。
与此同时,平台带来的流量并不等于自己的用户。商家在公域买来的单量,是平台的,不是自己的。真正毛利高的,是门店周边自然流量和私域用户,但在忙着追求补贴单的时候,往往反而没时间、没精力去经营。
最重要的是,对于品牌商家来说,长期低价可能影响品牌定位。
而且,对于前线的打工人来说,补贴大战更是实打实的压力。以新茶饮店为例,“0元购”订单能瞬间爆量,短时间内要拼命出餐、打包、配送。人力成本上升,员工负担加剧,门店甚至需要临时增人应付冲单高峰,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总的来说,看似是平台给商家的“流量雨露”,实际上是让商家被动卷入一场价格战、广告战和人力成本战。
狂欢的消费者
这场0元购大战里,短期内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消费者。补贴堆出来的价格战,让用户爽到了极致。几乎不要钱就能喝到奶茶、吃到外卖,全国各地的订单量在短时间内疯狂飙升。
社交媒体上,很多人晒出自家冰箱里堆满了蜜雪冰城、茶百道的战利品,笑称“实在是喝不下了”。大额优惠、免单券、满减叠加玩法层出不穷,消费者拼手速、拼攻略,享受着平台们掏空口袋换来的短暂狂欢。
但看似是用户的胜利,其实也是预支未来的代价。当大家经历了0元购后,消费习惯被扭曲,对正常定价敏感度降低,养成了“非优惠不下单”心态,对平台和商家来说都不是好事。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