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茶咖观察
作者/李彦
编辑/木鱼
新茶饮行业正进入一个“去风口化”的阶段。
几年前,一批品牌靠单品爆红,率先占领消费者心智、打出独特口味,就能在一个品类占尽优势。但如今,当“奶盖”“椰乳”“多肉”“水果茶”都被反复复制,整个行业的创新难度显著上升。无论是茶饮巨头还是中腰部品牌,都在同一个维度里竞速,产品雷同、营销同质、成本高企,价格战成为常态。
柠檬茶,正是这场竞速的缩影。
作为现制饮品中的典型细分赛道,柠檬茶正经历“冰与火”的两面性:门店数量迅速扩张,但竞争强度空前。据艾媒咨询数据,2025年中国现制柠檬茶市场规模已突破8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柠檬类饮品在茶饮菜单中的占比普遍超过30%,成为仅次于奶茶的第二大品类。与此同时,“柠檬茶”相关企业注册量在两年间增长逾三倍,资本与创业者的涌入,让赛道更加拥挤。
但高速扩张的另一面,是趋同与疲态。柠檬茶从南方起势,主打“真果现切”“健康解腻”“夏日限定”等消费概念。然而,当这些标签被全行业共享,差异化逐渐消失。品牌想门店靠单一配方或营销热度取胜,愈发困难。
行业的竞争,也在从前端卷到后端。随着果茶、水果茶类原料的大量使用,供应链的复杂度被放大。柠檬等果蔬原料易腐、运输半径有限、成本受季节波动影响大,使得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像一场系统工程的较量:原料采购、冷链仓储、风味还原、损耗控制,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决定了毛利率与复购率。
在这片竞争白热化的红海中,柠檬向右的创始人徐柏鹤,却把卖好柠檬茶,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最后一份事业。”
作为新茶饮赛道中少有的“慢品牌”,柠檬向右的成长节奏与行业的快节奏形成鲜明对比。4年时间,全国门店仅260余家,其中超过七成集中在上海核心商圈。在徐柏鹤看来,上海是最卷的城市,房租高、人工贵、监管严。如果能在这里把体系磨稳,再走出去就不会出问题。他希望柠檬向右成为一个有节奏、有耐性的品牌,而不是被流量裹挟的参与者。
柠檬向右的“慢”,还体现在产品上。品牌一款单品的研发周期长达半年,从原料挑选到配方定稿,徐柏鹤都会亲自参与。他熟悉不同产地柠檬的香气差异,甚至能凭口感判断果实的成熟期。为了获得最平衡的风味,他在一杯柠檬茶中调配三种产地的柠檬,并定制三款茶坯作为底料,只选用生长四年以上的半山老树果。即便部分门店已引入自动化设备,柠檬向右依然保留了关键的手打环节,以保证口感层次与新鲜度。
在门店端,柠檬向右通过全托管加盟模式实现“慢而稳”的增长。2022年9月起,品牌推出这一业内首创模式:加盟商只需出资,选址、装修、培训、运营、营销全部由总部负责。全托管确保了出品标准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也让加盟商无需参与日常管理。
10月30日,壹览商业&茶咖观察将在上海举办一场主题为“只说真话”的现制茶饮行业闭门研讨会,徐柏鹤已受邀参与并将发表主题为“柠檬的无限游戏:如何在红海品类中找到破局点”的演讲。届时,他将在现场分享:如何在柠檬品类表面繁荣、实则内卷的疲态中寻找突破口;柠檬向右如何实现从“柠檬水”“柠檬茶”到“柠檬+”的认知升维,让柠檬构建出可持续的风味体系;为何坚持“慢就是快”的路径。
除了徐柏鹤之外,我们还邀请了茶百道供应链负责人王峰、柠季副总裁董迅、闲吉创始人伍蒙蒙、甜啦啦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谢观海、牧白手作总经理陈娟、蜀海供应链CMO吴星……为了保证分享足够“干货”,我们将给足每位嘉宾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
同时,我们只限100位包括品牌方、供应商、投资人等在内行业核心从业者到场深度参与研讨,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主打的就是报告够“硬核”、嘉宾够“敢说”、资源够“精准”。
时间:2025年10月30日(周四)下午
地点:上海虹桥绿地铂骊酒店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海报底部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费用及说明:门票为149元/张,包含:
1、研讨会入场券;
2、纸质《2025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一份;
3、研讨会现场社群;
4、现场茶歇。
非常期待与你相聚上海,共同直面挑战、共探破局路径,推动行业从“同质内卷”走向“内生增长”。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