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只卖浓缩!从成都火到北京,这是什么咖啡新模式?
咖门| 2025-09-28 14:42:38
咖啡,浓缩咖啡,消费

作者/伍月

编辑/子淇

出品/咖门

最近,成都一家“另类”咖啡店火了。

菜单极简,主打Mini杯浓缩产品。开业不久便走红社交平台,“连喝3杯”“惊喜十足”等评价刷屏,甚至引发消费者跨城打卡。

我发现,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也出现了浓缩专门店。

这是一种什么新模式?市场前景大吗?

01

Mini杯浓缩走红

从成都火到北京

“首尔同款Espresso在成都喝到啦!”

“成都Mini小咖啡,太绝了”

最近,一家名为ESSO COFFEE的浓缩咖啡专门店在成都走红,社交平台上大量消费者种草、专程打卡。

地址位于太平园片区的居民楼下,是一家约10平的小店,门口摆放着复古自行车、手绘黑板和红蓝配色的座椅,整体氛围文艺轻松。


同封面源自小红书博主@李呆呆呆Nicole,已获授权

店内堂食座位不多,咖啡机前整齐排列的迷你杯格外引人注目。

菜单极为精简,主打五款浓缩咖啡,此外只有美式和香草拿铁两款常规饮品。

五款浓缩按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浓缩咖啡、浓香可可、皮诺、萨雷诺和康宝蓝,单价在11~15元。

其产品打破了“浓缩太浓太苦”的刻板印象,翻看顾客反馈,满屏都是“意外好喝”“浓郁香气根本拒绝不了”的评价,甚至有人直言“第一次喝就爱上,连喝3杯没压力。”

深入了解发现,店主只用一款拼配豆,通过搭配奶油、可可粉等做出五款浓缩,口感醇厚香甜,即便不是资深咖啡客也能轻松接受。


图片源自小红书博主@不累不累(想喝一百家咖啡馆),已获授权

无独有偶,北京的“蛋咖啡Egg Coffee”同样靠浓缩咖啡出圈,甚至被称为“北京首家那不勒斯咖啡专门店”。

其招牌产品包括9款特色浓缩,如那不勒斯咖啡、康宝蓝、“姐姐”咖啡、榛子咖啡等,均是以浓缩咖啡搭配鲜奶油、可可粉等制成,小杯型、单价10~30元。

此外,西安的质疑者咖啡、南宁的Caffè ZaZà渣渣咖啡,以及意大利百年品牌Lavazza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门店,也都以浓缩咖啡为特色。

看似小众的浓缩咖啡,何以能撑起一家专门店?

02

浓缩专门店

前景到底怎么样?

Espresso(意式浓缩)源于意大利,与普通咖啡相比风味更浓郁、油脂更丰富,是当地人随点随走的高效提神日常。

在国内市场,这类产品主要存在于星巴克等国际品牌及部分精品咖啡店。

近年来,随着国内咖啡快速普及,以浓缩咖啡为特色的门店逐渐崭露头角,他们通过产品创新,把原本小众的Espresso,变成了大众也能接受、愿意复购的生意。

1、为浓缩“降浓”,提高咖啡的适口性

浓缩咖啡专门店做的第一件事,是打破“太浓太苦难入口”的产品印象。

就像ESSO COFFEE店里的五款浓缩产品,按浓度从高到低排序。不是纯浓缩液,而是通过搭配不同辅料形成清晰的风味梯度,显著降低了尝试门槛。

如皮诺咖啡是融合奶油并撒上可可粉,带来提拉米苏般的丰富口感;康宝蓝则是在浓缩上覆盖厚奶油,还原经典意式做法。

蛋咖啡Egg Coffee用了类似思路,用风味搭配降低浓缩本身的浓度,比如“姐姐”咖啡是浓缩+可可粉+鲜奶油的叠加,榛子咖啡则加入了榛子酱、奶油、榛子碎,网友普遍评价“层次感很强”。


图片源自小红书博主@单眼皮月半丁,已获授权

咖啡行业资深研发刘洋表示:“这类以浓缩为基底、通过添加辅料延展而来的饮品,顾客的接受度和适口性都更高。”

这类门店除了特色浓缩,也提供美式、拿铁甚至柠檬茶等常规饮品,进一步拓宽客群。

2、小杯型、平价,降低尝鲜门槛

浓缩咖啡普遍采用迷你杯型,不仅几口就能喝完,小巧可爱的造型还特别出片,容易引发消费者拍照分享。

社交平台上,“一口喝完,居然有点上头”“怒点三杯”等评价频现,足见小杯设计对打卡的带动。


图片源自小红书博主@李呆呆呆Nicole,已获授权

价格上,大部分浓缩咖啡一杯10~15元,对咖啡尝鲜者来说算得上平价,二三十元可以喝到两种风味,相比购买其他特调咖啡的决策成本较低;对门店而言,低客单价有助于扩大消费群体。

3、重视细节服务,让喝浓缩更有“仪式感”

不少浓缩专门店用专业引导和贴心细节,让喝浓缩更有“仪式感”。

比如西安的质疑者咖啡,给特色浓缩配专属的风味与强度介绍,让顾客提前了解口感特点;ESSO COFFEE的咖啡师则在顾客点单时提供专属喝法,比如喝康宝蓝建议“先吃一半奶油,再搅匀来喝”,帮新手快速get品鉴精髓。

而且,很多门店也会在取餐区放置常温矿泉水、黄糖包等,方便顾客自行选用。通过服务细节,打消大家“怕苦、不知道怎么喝、喝不出风味”的顾虑。

03

咖啡“越喝越浓”是必然趋势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5日,全国咖啡门店数突破23万。

在瑞幸、库迪、幸运咖等品牌多年的市场教育下,国内消费者对咖啡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如今,一批消费者已逐渐跳出“咖啡味饮料”的基础需求,开始追寻咖啡的本源风味与制作工艺,这为意式浓缩专门店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客群基础。

刘洋表示:“咖啡市场细分是必然,浓缩专门店一定有它的受众,前期也会有不少人愿意打卡尝鲜。”

“一部分消费者已经过了‘怕苦’的阶段,开始追求明确的风味记忆点。”一位行业从业者表示。

我们也看到,咖啡店菜单上“双份浓缩”越来越常见,还有不少门店推出黑咖啡新品,都预示着咖啡向“更浓的方向”演进。

但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习惯柔和的口感。“浓缩咖啡风味强烈,仍需要时间来培养受众”,不少咖啡店主坦言。

毋庸置疑,有人喜欢创意特调,也有人追求纯粹本味,一个成熟的咖啡市场一定是百花齐放。

咖啡越来越细分,消费者越喝越浓是必然趋势。浓缩专门店只是为我们展示了其中的一种可能性。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