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杏
出品/化妆品观察 品观
2025年,美妆白牌仍在持续上演逆袭神话。
1月,抖音美妆GMV TOP20冲进4个白牌——三资堂、美诗、迪仕艾普、原生密码争相发力;
2月,白牌集体式微,抖音美妆GMV TOP20仅剩美诗“一枝独秀”;
3月,抖音美妆GMV TOP20有且仅有两个白牌——美诗和迪仕艾普分庭抗礼;
4月,抖音美妆GMV TOP20再次洗牌,迪仕艾普出局,ELL上位,而美诗依旧坚挺。
显然,又一颗白牌新星冉冉升起,而在2024年,这个名为“美诗”的白牌在美妆界还是“查无此人”的存在。
有“新面孔”上榜,必有“老面孔”消失。
结合2025年一季度抖音美妆GMV TOP20榜,不难发现,白牌江湖生变:曾风光无限的“厦门帮”逐渐降温,2024年Q1跻身TOP10的温博士,今年一季度已跌至百名开外;在沉寂一年后,“广东帮”卷土重来,美诗崛起成为2025年Q1唯二上榜的白牌;以迪仕艾普为代表的“安徽帮”则表现坚挺,自去年至今,一直占据一席之地。
当下,白牌已分化成“广东帮(红色标注)”“厦门帮(绿色标注)”“安徽帮(黄色标注)”三股势力,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妆白牌江湖。帮派不同,在打法上也自成体系,那么,各个帮派的暴增密码是什么?要想撕掉白牌标签走向品牌化,各个帮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又是什么?
本文结合抖音美妆GMV TOP20榜单,对此展开探讨。
01
“广东帮”翻盘,“厦门帮”退烧
白牌很多,但冒头的白牌很少,能在国际大牌、头部国货统治的抖音美妆GMV TOP20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白牌,更是屈指可数。
纵观抖音美妆GMV TOP20榜,不难发现,不同于品牌的稳定性,白牌不断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
“广东帮”卷土重来
作为白牌“鼻祖”的肌先知、FV,曾在抖音创造了销售奇迹:2021—2022年连续两年跻身抖音年度GMV TOP20榜单,但自2023年开始GMV断崖式下滑,双双消失在榜单之外。
海洁娅、海兰朵等白牌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巅峰期曾“收割”上亿GMV,如今颓势尽显,有的甚至跌破50万。
除了高开低走,这些白牌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地址位于广东,故称为“广东帮”。
今年初,“广东帮”卷土重来,又造出新生的白牌神话。
具体看今年抖音月度GMV TOP20榜,1月,有4个白牌上榜,分别是三资堂(“厦门帮”)、迪仕艾普(“安徽帮”),“广州帮”占据2席——美诗、原生密码;2月/3月/4月,美妆白牌集体走弱,但美诗仍以超1亿+的GMV稳居榜单,并跃居一季度抖音美妆GMV TOP 20榜第12名,与迪仕艾普成为仅有的两个上榜白牌。
公开资料显示,美诗由广州美颂集团董事长宋潇创立,定位“抗衰时光肌”,2024年下半年还在抖音美妆GMV TOP100左右,2025年初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增速最快的白牌之一。
“厦门帮”后劲不足
无论是拥有温博士、BUV的海尼集团,还是操盘VC、仙妃格的起量科技,还是造物者、三资堂背后的跑红集团,抑或ELL背靠的厦门十梦俪电子商务,皆是厦门的头部电商公司。
过去一年,“厦门帮”是美妆界最耀眼的存在,在抖音美妆GMV TOP榜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厦门帮”逐渐降温:
从月度排名来看,2024年1-4月,VC、温博士一直是抖音美妆月度GMV TOP20榜单上的常客,2月温博士更是一举冲到TOP7,将兰蔻、海蓝之谜等一众品牌甩在了身后,但自5月开始,双双跌出榜单,年底甚至跌至百名开外。
抖音美妆月度GMV TOP20榜再次出现“厦门帮”的身影已是2024年12月,新生代如KAZ00、三资堂异军突起,前者跻身TOP16,但此后再无缘榜单;后者跻身TOP19,2025年1月再度跻身TOP7。
从季度排名来看,2024年Q1抖音美妆GMV TOP20中,仅3个白牌,其中之一就是位居TOP10的温博士,但此后,抖音美妆季度GMV TOP20榜中再无“厦门帮”的身影。
“安徽帮”表现坚挺
近年来,以娇润泉、迪仕艾普为代表的“安徽帮”在抖音崛起,且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
2024年1-8月,娇润泉在抖音美妆月度GMV TOP20榜单中均占据一席,1月甚至冲到TOP2,力压欧莱雅、珀莱雅、雅诗兰黛等一众大牌;2024年全年,迪仕艾普在榜单中共计出现了5次,5月曾跃居榜单TOP12。
在2024年抖音美妆年度GMV TOP20榜单中,有且仅有两个白牌,即跻身TOP13的娇润泉以及排名TOP20的迪仕艾普。
今年以来,娇润泉受小杨哥影响默默蛰伏,迪仕艾普继续高歌猛进,1月跻身TOP12,3月位居TOP14,并冲进2025年Q1抖音美妆GMV TOP 20榜,位居第20名,成为唯二白牌中的一个。
“广东帮”“厦门帮”的更新换代,再次印证了一个残酷事实:近三年冲进抖音美妆GMV TOP20的白牌,平均生命周期不足8个月。
02
三足鼎立,各显身手
纵观这些上榜的白牌,它们阵营不同,在打法上各有侧重:
“厦门帮”,倚靠流量在抖音“一飞冲天”。
据《斑马消费》的报道,VC、三资堂、KAZOO和温博士为代表的“厦门帮”,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开设大量平台账号,以白牌产品崭露头角,随后大手笔投流,每天发上条短视频素材测试爆款,再进行规模性复制,实现快速迭代。”
以海尼集团旗下的温博士为例,2024年上半年,其单条素材曝光量最高超4000万,发布的引流素材多达1万条以上,以营销手段大杀四方,增长势头碾压不少知名品牌,1-4月均跻身抖音美妆GMV TOP20榜。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厦门头部零售电商公司,海尼集团谙熟抖音、淘系、京东、拼多多、快手、跨境等全电商渠道的打法,已构建成熟的电商生态链。
“安徽帮”,则主要依托于创始人IP直播卖货带动销售。
譬如,娇润泉背靠疯狂小杨哥,迪仕艾普则围绕叶海洋IP,且品牌带货直播流量结构中,大部分付费投流占比高达70%~90%。
作为三只羊旗下品牌,娇润泉通过“IP矩阵 + 直播切片 + 线上加盟商”这一套组合拳形成了多元化曝光矩阵,创造了销售奇迹。
成也小杨哥,败也小杨哥。自小杨哥深陷舆论争议后,2024年1-8月持续跻身抖音美妆类目TOP20的娇润泉,自9月起暴跌至TOP100以外,此后再无缘榜单。
“广东帮”,则以低价为关键驱动因素。
“广东帮”看似一浪接一浪地野蛮生长,却在产品、价格、人群等方面都十分雷同:
以超高性价比抢占市场。珠三角地区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化妆品产业链,涵盖原料供应(广州白云区)、包装制造(东莞)、OEM/ODM代工(中山、佛山)等环节,形成“一小时供应链”优势。
代工产业的繁荣,为“广东帮”的生长提供了沃土,也赋予其极高的利润空间:据悉,鉴于产能过剩,白牌可以把产品成本控制在5元以内,擅长以极低的客单价俘获消费者的心。
譬如儒意,跻身2025年2月MAT(2024.03~2025.02)“淘天颈部护理品类品牌榜”TOP7,其中,成交均价超百元的品牌占60%,儒意以63.04元的均价垫底,契合下沉市场及价格敏感人群的需求。
自诩“大牌平替”。随着消费降级,“大牌平替”成为香饽饽,因此,不少白牌自称与大牌同款、同厂、同原料,受到消费者追捧。
换言之,当消费者发现某白牌和薇诺娜、谷雨,都由同一家代工厂诺斯贝尔代工,但价格便宜一半时,所谓的“品牌溢价”在低价面前不堪一击。
以25-34岁女性群体为主。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布的《美妆人群需求及消费趋势洞察》指出,在美妆消费领域中,20至44岁女性群体无疑是主导力量,她们在美妆消费总体中占据了六成以上的比例。
而在“广东帮”的用户画像中,25-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占比为23.61%,30-34岁的年龄段占比达22.87%。
以美诗为例,功效上,瞄准熟龄女性护肤痛点,主打抗衰,推出了贵妇膏、抗皱乳、眼部精华油等单品;定价上,主推单品售价均在百元内,让消费者感受到物超所值。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使得美诗在年轻女性消费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忠诚度和市场份额。
无论是“厦门帮”还是“广东帮”,它们各显身手,共同创造了美妆白牌的热销盛况。
03
如何打破“短命”魔咒?
存量竞争时代,白牌凭啥可以碾压一众品牌,换言之,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为白牌买单?
在某新锐品牌创始人看来,白牌的成功可以粗放地总结为两个原因:
1. 平台分配流量时在监管上半推半就,欲拒还迎,毕竟巨大的流量收益很难抵挡诱惑。
2. 庞大的消费群体购物理念还不够成熟,任何时代都有喜欢超便宜又有效产品的用户群,“是不是品牌没那么重要了”。
然而,靠流量+低价建起的大厦,随时都有坍塌的风险,这也导致白牌的更新迭代可以用“朝生暮死”来形容。
一方面,同质化竞争严重。“大量白牌依赖代工模式,产品配方雷同,过度追求低价导致生命周期短,缺乏长期品牌价值。”广州某代工厂负责人如是表示。
另一方面,虚假宣传屡禁不止。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榜“独家专利”,但专利证书经不起推敲;(2)夸大功效,甚至虚构检测报告和数据,以迎合消费者对快速见效的期待;(3)套证,比如宣称美白、防晒、防脱发的产品,要么直接挪用其他产品的“特证”,要么“一证多标”,即几个牌子共用同一个代工厂提供的同一个产品配方,仅换个品牌名而已。
由于屡次触碰法规“红线”、缺乏品牌护城河、投流成本居高不下,不少白牌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典型如肌先知,再次引起大众关注,是其母公司麦凯莱被曝欠债、破产,落得一声叹息。
如何打破“短命”魔咒?
“白牌的命运,更多时候取决于渠道的兴衰变化。”在和麦贺达副总裁田黎明看来,在过去传统线下渠道为主的时代,门槛常常不易跨越,而电商给了白牌崛起的机会。
当线上包括直播也成为传统渠道之后,在胖东来、山姆为代表的“品质零售”阶段,“白牌的发展重心,需要从价格牌、功效牌,转变到品质牌”。
他进一步指出,永辉超市推动“裸采”之后,其他NKA(大型连锁零售机构)很快会跟进,区域代理商只有LKA(影响力较大的大型连锁零售机构)一根稻草,届时NKA不要的品牌,LKA也不要,“白牌的销售渠道将大幅缩小”。
变革迫在眉睫。《化妆品观察》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对于白牌而言,需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从“成本优势”转向“科研驱动”:低价代工模式已触及天花板,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仍是产品本身。
其二,从“价格敏感型”转向“价值认同型”:白牌被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有爆品,无品牌”,只有构建品牌故事与文化认同,方能在用户心中建立不可替代的认知。
而不同的“帮派”,也有各自的症结待解:对于“安徽帮”而言,创始人IP是把“双刃剑”,面临“一损俱损”的风险;对于“厦门帮”而言,则需在流量收割与品牌价值沉淀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广州帮”而言,产品质量及虚假宣传问题带来的用户信任危机,是其长期发展的桎梏。
显然,无论是哪个帮派,若想继续留在牌桌上,核心仍是回归产品本身。离开了产品,GMV再高也是“镜中花、水中月”,转瞬即逝。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