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从街边店到港股IPO,鸣鸣很忙为啥能成事
蒙嘉怡| 2025-04-30 17:30:00
鸣鸣很忙,赵一鸣零食,量贩零食


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一件也是批发价”的零食店也要上市了。

4月28日消息,据港交所文件,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鸣很忙)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华泰国际。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GMV)达555亿元;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和393.44亿元;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

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的毛利率分别为7.5%、7.5%和7.6%,净利润率分别为1.7%、2.1%和2.1%,经调整净利润率则分别为1.9%、2.3%和2.3%。截至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共开设了14394家门店,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

其中,7.6%的毛利率格外显眼。如此低的毛利,鸣鸣很忙是怎样从地方奔向全国、奔向港交所的?

零食行业的大众化革命

要理解鸣鸣很忙如何从无到有、逐步壮大,首先得洞察整个市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最快速、规模最大的城镇化。2015年至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6.1%提升至67%。虽然与发达经济体的80%城市化水平还有差距,但在经历了40多年狂飙突进后,中国步入城市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而在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就县域经济发展作出部署,此后中央不断强化县城的重要性。2024年7月,国务院在《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到,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这意味着,曾经以大城市建设为主的城镇化,开始看重县域经济的发展,下沉市场消费活力正逐步释放。

与此同时,整体的消费环境开始转变。在经济学概念中,有一个词叫“M型社会”,即经济增长的放缓,促使中产群体发生分化,一部分向高收入阶层攀升,而另一部分则滑落至较低收入区间,形成了消费群体两端集中、中间薄弱的独特形态。


其中,收入降低的中产消费者追求更便宜的商品,不愿意再为品牌溢价买单,得益于市场的高度发达与多样化选择,他们并不愿意降低生活水准。因此,比之低端低价,消费者对高质平价商品更为渴求。

目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发展,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9亿元,同比增长3.5%;2023年同期,这个数字为47.15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明显放缓,“质价比”逐渐成为驱动消费的关键因素。

此外,单身经济与小家庭占比上升。《新独居时代报告》指出,预测到2030年独居人口数量或将达到1.5亿-2亿人,独居率或将超过30%。加上即时零售的发展,零食消费从“囤货”转向“高频、碎片化、即时性”。

需求侧,日趋成熟且理性的消费观让“质价比”成为人们购物时的重要考量,而拥有超过10亿消费群体的下沉市场,同样对高质价比零食翘首以盼。但在供给侧,传统零食行业没能及时察觉到市场变化,以至于与消费者需求错配,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

消费者渴望“高质价比”,层层加价的渠道体系让价格居高不下;零食消费场景日益碎片化,但传统商超无法提供灵活的产品组合与逛店体验;县域经济亟待激活,但低线市场长期面临供应链短缺与品牌渗透不足的困境。

鸣鸣很忙看到了这些痛点,重构自身逻辑,撕开了一条向上增长的道路。

从笨生意到新物种

打开鸣鸣很忙的招股书,能看到“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被深深刻入其DNA中。2022年—2024年,毛利率始终维持在7.5%上下,客单价也在35元左右。


选择“低毛利”,绝非简单的“赔本赚吆喝”或是以牺牲品质为代价,这家宣称要“帮助老百姓实现美好生活”的企业,通过重构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做到生态共赢。

在客群定位上,鸣鸣很忙就瞄准了大众消费群体。零食中高层客户群体意味着客单价高,但是只占20%~30%,剩下的70%~80%大众消费者才是主流群体,有着非常庞大的潜力,在消费中也更追求高性价比。

如果想实现更具性价比的产品,那么,就需要与上游企业议价,销售规模越大,议价权越高,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门店,带来更多的销量并吸引到更多潜在消费者,以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

与传统零食企业走商超渠道和直营门店不同,鸣鸣很忙采用加盟模式扩张。

一能撬动社会资源,快速释放规模效应,鸣鸣很忙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其加盟门店增速为246.10%,2024年,依旧保持着三位数的增长态势。

二能节省铺设门店的人力、房租水电等费用,轻装上阵。2022—2024年,鸣鸣很忙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的3.71%、3.16%、3.75%。

而若要建设更多门店,首先要让加盟商赚到钱,所以鸣鸣很忙对加盟商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支持。在选址上,自主研发了数字化选址工具,建立了超10000个点位的选址数据库;建立远程督导体系,保障门店服务质量,进而间接延长门店生命周期;不定期举行加盟商会议及活动,给加盟商提供交流平台。

而且,鸣鸣很忙改变了“品牌方赚加盟费”的传统逻辑,与加盟商形成了共生关系,这与蜜雪冰城有些相似。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根据加盟商数量以及门店数量测算,2024年,平均每个加盟商有1.98家店,且在逐年增长,说明不少加盟商为多店加盟,验证了盈利模型可行性。

找好了客群,那么,就需要在低价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并想办法把产品卖出去。

鸣鸣很忙的第一招,是打掉中间商,使用直采模式。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约50%的企业为鸣鸣很忙的合作厂商。既减少了加价层级,还能够反向定制,利用海量的消费数据进行人货匹配。其产品SKU中,约25%为合作定制款。得益于规模效应以及供应链管理,鸣鸣很忙的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同类产品便宜约25%。

第二招,是利用集约化仓储配送,通过更短的流通层级、更大的仓储面积来压缩成本,推出全数字化的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以此实现精细化管理,并打通了上下游数据,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的高效协同。这直接降低了整体仓储及物流成本,提高了存货周转效率。招股书显示,2024年,其存货周转天数为11.6天,仓储物流成本费率不到2%。


随着寻求便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选择网上购物,实体零售更需要关注门店现场的体验感。鸣鸣很忙除了价格吸引人,还在门头、视觉、音乐上在打造品牌感,店内“无负担”“真便宜”的标语,都营造了轻松的购物氛围。

除此以外,在门店内的陈列也都是将产品整齐码放在货架上,消费者能够快速看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并便捷获取;门店员工只需做最简单的补货,节省理货时间,间接节省人效。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品牌认知,在营销上,鸣鸣很忙也不遗余力。今年2月,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发布了双品牌IP形象“小忙”牛仔与“小鸣”超人,并推出了主题曲;2024年,还大手笔请来了周杰伦代言。

这些营销投入并非单纯追求曝光,而是构建品牌护城河的关键落子——周杰伦代言将“高质价比”认知植入消费者心智;IP吸引年轻客群,让街边店变身“零食迪士尼”。这些都将撬动增长。

总的看,鸣鸣很忙通过重构人货场,让利消费者和加盟商,实现低毛利、高周转,用规模效应反哺供应链,最终实现消费者、加盟商与产业的三方共赢。

从效率革命到社会价值共振

在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的版图上,鸣鸣很忙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范畴。其承载的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对行业效率的深度重构与社会价值的持续创造。

首先,倒逼渠道升级,激发起消费活力,进而带动整个零食行业的增长。以准备赴港上市的溜溜果园为例,2024年,溜溜果园实现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22.24%,利润增长更为显著:净利润为1.4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近48.86%。

爆发增长或许要归功于以鸣鸣很忙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过去两年,溜溜果园大幅调整销售结构,其第一大客户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3.4%一跃升至2024年的14.1%,第二大客户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3.0%一跃升至2024年的12%。从对客户的背景描述来看,这两家客户大概率是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

其次,消费者兼得普惠与体验。1.8元可乐、1.2元矿泉水击穿认知,散装称重也降低尝新门槛,门店成为社交空间,“零食很大”“超级·零食很忙”等特殊门店甚至成为社交货币,满足年轻人的“逛吃”需求。

最后,带动了7241名加盟商创业,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实体经济和县域经济注入活力。

鸣鸣很忙的崛起,证明低毛利模式并非“笨生意”,而是通过极致规模与数字化能力,将民生需求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其成长的轨迹,实现了商业本质的价值回归:让县城主妇能用一线白领1/3的价格买到同质牛奶,让小镇青年在社区遇见不逊CBD的购物体验,让返乡创业者在家门口实现财富梦想。鸣鸣很忙用“薄利多销”的朴素逻辑,托举起最厚重的民生期待,而这些期待,同样反哺着它,让其从湖南的街边小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