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顺丰京东通达都在布局,这一场景将决定未来命运?
快递观察家| 2023-01-27 21:30:11
顺丰京东快递


出品/ 快递观察家

作者/亿豹网

近两年来,“快递进厂”被业内多次强调。顺丰、圆通、中通、韵达、和京东都在推进“快递进厂”,主动嵌入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不断探寻增量市场的新路径。

快递龙头纷纷融入制造业

快递业的进厂模式早已不是原先的仅提供产品寄递,而是主动将服务延伸至制造企业的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

日前,在上海市邮政管理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圆通与翔运国际联合申报的“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翔运国际与航空制造业融合实践”项目,入选2022年上海快递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要知道,航空制造业涉及的零部件、原材料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供应链物流需求呈现出小批量、高频率的特点,为了确保航空制造业顺利执行,翔运国际(圆通系第二大股东持股45%)统筹各事业部运力、仓储和关务资源、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制定和实施跨业务板块、跨区域的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圆通之外,中通也积极融入“快递进厂”的实践中。近几年来,中通快递与福田戴姆勒汽车、米其林、倍耐力等多家汽车产业链厂商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助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厂的库存周转率和生产交付及时率。

德邦快递也与361°、安踏等公司建立了合作,为其提供包括仓到门店在内的物流服务。

顺丰在“快递进厂”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例如,顺丰与襄阳汽车基地高新开发区汽车产业群的近千家公司达成了合作,大到集成规模的东风汽车公司,小到与之配套的众多子供应商。

除此之外,顺丰速递还为九号公司、奇瑞、安踏、九牧等公司设立了个性化的服务,如针对双11高峰期的“前置仓”服务,有效减少了中转环节,降低客户经营成本,大大提升了快件时效及客户美誉度。

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断链呈现常态化趋势,为了降低疫情对商家发货的影响,韵达供应链协同快递、快运、干线运输、仓配等各板块资源,主动为商家提前建立快速响应的应急机制,并通过引客入仓、提供分仓等方式,为商家提供综合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合作客户包括上美集团、艺福堂茶叶、众赢药业等企业。

京东一体化供应链也在持续发力。目前,京东运用智慧供应链能力,为美的、小熊电器等企业提供覆盖从工厂提货、区域仓、省仓、门店到终端消费者的端到端全链条、B2B2C的仓运配一体服务,通过家电行业供应链的相关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快速入库,日常售卖现货率提升,库存周转天数降低。

快递企业在服务制造业过程中,面对客户多元化需求,抛弃了传统单一的运输思维,将服务延伸至客户上下游生产环节,为制造业提供定制化运输、包装、出入库、嵌入供应链、售后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使快递企业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不可缺的一环。

两业融合逐步深入共赢

曾经,制造业和快递业的融合并不深,这导致传统制造业面临着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高的痛点。

亿豹网了解到,“快递进厂”后,可大大减少了企业的中间环节,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为制造业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了快递业的转型升级。

以芜湖奇瑞备件精品分公司为例,顺丰稳定快速的快递服务不仅为日常服务带来更好体验,也缩短了奇瑞与终端用户的服务距离。

自从“快递进厂”以来,没有中间环节的一站式服务,让奇瑞备件公司平均到货周期从2.3天缩短至1.8天,货损率下降到0.03%以内。因与顺丰仓的拨运环节减少,企业全年节约拨运费近100万元,有效改善了企业经营,提升了企业利润。

与此同时,在服务制造业的过程中,头部快递企业也提升了企业利润,实现了业绩增收。

2021年12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十四五”快递业发展规划》指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两进一出”工程(快递进村、进厂和出海),提升服务直销,推动服务和技术创新,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快递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到2025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150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将达到1.5万亿元。在传统电商快递面临天花板的背景下,未来的增量场景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从“进场”迈向“在场”

从大环境来看,快递行业增收不增利的“价格战”已经告一段落,行业发展逻辑发生变化。疫情之下,企业线上销售额也快速增长,随着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快递进厂”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快递进厂”并非毫无隐忧,尽管顺丰、邮政、圆通、韵达等头部快递已经入场,但总体上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痛点。

目前的“快递进厂”主要集中在汽车、消费品、电子信息等制造领域、主要集中于行业头部企业,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力度不够,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亿豹网认为,“快递进厂”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快递业需主动参与到农业、制造业等更多生产场景中。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未来“快递进厂”工作也需要向智能化、人性化、全球化等方向延伸。

接下来,快递服务制造业范围需要持续拓展,形成覆盖相关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深化产业合作、协同产业布局、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产品,实现“快递进场”到“快递在场”的转变。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