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百果园“大考”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2-10-17 14:15:00
百果园水果IPO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张思遥

百果园正经历“大考”。水果行业变化及IPO计划,对百果园提出了规模增长与利润指标的双重要求。

2020年之后,疫情因素对进口水果供应链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顾客消费计划有所缩紧。今年一系列极端天气也让国产水果零售价格、品质受到考验。百果园以加盟模式运营,不仅要维持总部规模化增长,也要保障加盟店收益,才能在近三年间平稳过渡。

就IPO进程来说,虽然百果园官方尚未披露具体进展,仅表示正常推进中。但参考IPO相关要求可知,百果园需要体现其营收、利润等关键经营指标的增长性及未来预期。同时,在业务构架层面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多场景布局,突破水果零售业务的单一性,也关系到百果园能否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投票。

两重因素叠加,2020年至今便成为百果园的关键阶段。百果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焦岳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百果园的战略定位及疫情下打法十分重要。

百果园当前战略是坚持水果主业,同时线下做专、线上做宽。其中线下聚焦水果将产业链上下游做透,相当于百果园后期一系列衍生动作的基石,为其提供客群基础、供应链规模以及市场占有率。而线上的“大生鲜”策略及平台化运作也是百果园拓展营收渠道、覆盖更多消费市场的关键。

具体到应对疫情以来的一系列市场变化,百果园主要有三个动作。

首先是推进“网格化”运营。百果园会针对区域、商圈、门店店型等不同指标,将商品结构、运营策略、促销节点等环节进一步细分,从而使可比门店营收增长,新开加盟店缩短“爬坡期”。

其次是提升供应链统筹调配能力,同时与运营策略结合,从而应对供应链稳定性降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针对To B渠道运营、水果产业链关键环节重构,百果园也有相关规划。据了解,百果园相关产品已经进入Ole’等中高端超市渠道。

最后,强化“公域+私域”融合运营,提升顾客粘性是百果园当前一大发力点,内部重要性拉高至与门店运营同等级别。

应对供应链不稳定性 规模化调配+“网格化”标签管理

整个水果行业2020年至今都面临严峻考验。消费者及供应链层面变化,使得各家水果零售企业均需从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门店运营等方面做出调整。

消费者变化主要在于两个层面,一是消费分级明显。同一门店客单价相较以往出现明显分化。“现在核算客单价已经不能看平均数,要看中位数。”焦岳向《第三只眼看零售》表示。二是消费者在进口水果等高单价水果上的购买计划有所缩紧,对性价比要求更高。据了解,水果品类60%的全年销售要靠进口水果拉动。疫情后,已经有多家零售企业反映其水果销售有所下滑。

同时,从供应链环节来看,水果产地、物流运输、零售市场调配是不稳定性增强的主要成因。例如今年上半年,澳洲橙本应早于国产橙上市销售,但由于物流通关等问题,使得澳洲橙与国产橙面临同期销售。两者价差较大,存在可替代性,若水果零售企业处理不好即有可能出现滞销。

这使得部分水果零售企业出现了“准备不卖进口水果”或“不做销售计划”等情况。焦岳对此表示,“百果园的判断是,越是不稳定的时候,越要讲计划性,做到全盘统筹。”

具体来看,百果园的应对策略可以从采购、运营环节分开梳理。两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应对供应链问题。

在采购环节,百果园一方面是与国外主流头部进口水果产区加强联系,通过规模化采购等方式应对行业价格波动。针对防疫通关等政策,百果园也会一定程度上做出预判,从而避免出现通关时间过长导致水果损耗等问题。

“百果园通过与当地基地提前数月沟通、派驻专人常驻北美、南美等方式,使进口水果受影响较小,市场份额没有降低。”焦岳表示。

另一方面,百果园也在国内市场寻找可替代的优质水果产区,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深入产地源头,与其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我们投资孵化种植型供应商,要求他们尽可能采用更多有机肥种植,对土壤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达到连续耕种、提高产能,并且提升口感品质的效果。”焦岳举例称。

值得注意的是,仅从采购端入手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百果园在运营端的配合十分重要。其中关键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为他们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水果商品。

这种“性价比”首先体现在适销对路层面,即把门店依照区域、商圈、店型、周边客群属性等维度进行更细颗粒度的分层,形成“网格化”管理。随后,百果园会从门店订货层面强化把控,使其上架更适应目标客群的商品。

“比如说今年澳洲橙和国产橙同时上市,我们就是先将两种橙子根据门店划分,分别以不同的比例送到门店,再为它们梳理不同卖点和营销点,才做到顺利销售。”焦岳表示。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百果园内部会根据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划分相应指标,随后对门店交叉分析形成标签。根据这些标签,百果园一方面会对商品品类、品种、价格进行匹配;另一方面,在员工排班、包装规格、营销方案方面,也会根据上述标签调整。

其次,百果园是通过水果品质、源头把控,真正提升性价比。例如百果园近年来打造的“猕宗”猕猴桃,“良枝”苹果、“红芭蕾”草莓等品类品牌,背后实际上是对源头的进一步调控。在保障品质、稳定性的基础上,其性价比也会相应提升。

正式渠道分化 重在经营消费者

焦岳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实体零售企业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核心就是要向经营消费者转变。而不是简单的做商品流通生意。”

原因主要在于渠道分化使得消费者获取商品的可选择性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水果这种农产品来说,难以像加工品那样做出明显差异化,是各个水果零售渠道留住消费者的难题。而且,水果产业链种植端、批发端的无序化运营,使得供需不匹配、价格波动大等问题频发。

典型案例便是今年的“阳光玫瑰”。由于种植端跟风投入,其零售价格已经从百元/500g跌至20-30元/500g。

为此,为消费者提供进店理由,就成为百果园等企业在商品运营外的又一要务。

其中数字化系统建设,是百果园进行一系列顾客运营的基础。《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该项目立项是在2019年,但真正提升重视度是在2020年之后。原因是百果园相关团队意识到,只有将顾客细化为个体,而不是顾客群,才能真正击中痛点。

该系统为百果园科技团队自主研发,为中心式加分布式系统构成。其中“中心式”是指一套基于底层标签的应用系统,给到所有门店及员工应用。核心在于标准化程度高、操作难度低、具备可落地性。“分布式”则是说百果园为门店、员工留出了自主操作的空间,以便于个性化运营。

随后,百果园将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公域平台与企业微信、百果园App、百果园小程序等私域运营相结合。前者重在打造品牌效应,实现线上拉新;后者则是精准触达消费者,进行顾客运营。

“很多人都谈私域运营,但像我们这样高度认真对待这件事,并且精细化去做的企业可能不多。”焦岳表示。

在焦岳看来,认识论决定方法论。百果园认为微信社群以及整个私域运营相当于一个线上门店,因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疫情等极端情况下,这是百果园提升品牌差异化、影响消费者、促成转化的重要渠道。

举例来说,百果园会针对当前核酸检测常态化下,在社群内形成一套引导顾客完成核酸检测后,到店消费的SOP,建立了消费者核酸后到店消费的场景,也为消费者生活提供便利。据百果园招股书披露,百果园建立了约1.7万个社区微信群,与540多万粉丝通过微信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易。

数据显示,进入百果园私域运营区的新会员,次月复购率可提升40%;百果园线上线下一体化会员相比较纯线上、纯线下会员,复购率相差30%;付费会员月度消费金额同比可提升30%。这在当前渠道分化的背景下,即具备竞争力。

预判水果产业链变革 向生态型企业发展

今年2月,百果园披露称正在拓展B端业务。在百果园看来,从渠道型企业转型为生态型企业的方向没有错,而且发展空间更大。

焦岳向《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称,传统的水果产业分工是由以下环节构成:包括农户、合作社、种植公司在内的种植端;通过代办链接的产地批发市场;销地一级批发市场;销地二级批发市场。

其中产地批发市场、销地一批有长期存在的价值,也是水果产业链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销地二批则有可能被新的商业模式颠覆。

例如标果工厂等B2B平台出现。其运作模式是在重点区域搭建仓储、物流体系,随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果品经销;类似于褚橙、奇异果、蓝莓等果品大多是由大型公司运作,或有单品果业协会统筹种植端及零售端、从而跳出传统流通链路,影响市场出货量及价格波动。

对此,百果园虽未披露具体动作,但表示已有相关准备。例如其当前发力的To B业务、打造渠道品牌与品类品牌,便具备关联性。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这也是百果园推动IPO、拓展上市后发展空间的关键。

一方面,百果园在业务层面开发熊猫大鲜自有品牌,发力‘大生鲜“战略,相比较水果业务来说,消费频次更高、覆盖场景更多。如果能达成预期,便有利于百果园围绕其核心会员,提供一体化购物解决方案。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吸引力更大。

另一方面,虽然百果园体量过百亿,是水果零售连锁中的头部品牌。但从整个水果行业来看,其体量依然较小。因此百果园需要在供应链环节向产地上游拓展、入股相关产地、联通产供销环节,才有可能在规模上实现明显增长,成为水果产业链中的重要势力。

转载之前请先阅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或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果您加入壹览的讨论群,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微信号:star_3979)